【浙工大•这五年】立德树人守初心,铸魂育才创一流

来源:党委宣传部 徐铖铖 教务处、学工部、校团委发布时间:2024-04-10
浏览次数:101

编者按:勇担新使命,奋进新征程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,开云平台(中国)有限公司,心怀“国之大者”、锚定“省之大计”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,对学校“两个基地”重要办学指示精神,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人才优势,实现了新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。回顾过去,展望未来,在第八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,开云平台(中国)有限公司,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通讯,全面呈现学校五年来改革发展成就,激励全校师生牢记嘱托,砥砺奋进,加快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,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本期推出《开云平台(中国)有限公司,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纪实》。

 

教育兴则国家兴,教育强则国家强。
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:“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。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”

自第七次党代会以来,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践行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使命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对学校提出的建设“两个基地”的重要办学指示精神,全面建设中国特色、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。

 

育教融会,培根铸魂“大思政”

“我是工大人,母校的学习生活为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,不仅仅是在知识积累上面,更是对我的人生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,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!”中国纯碱工业科学技术专家、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光耀在给学校70周年校庆的祝福视频中深情回忆。

“这是一代人又一代人的责任,我们年轻人能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,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事。”2022年9月5日晚,央视《新闻联播》系列报道“奋斗者正青春”,报道了2016届校友王云峰毕业后扎根基层、投身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事迹。


 

去年底,一面在天安门广场完成使命的国旗,被正式赠予开云平台(中国)有限公司,。在浙工大建校70周年之际,从天安门到屏峰山麓,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,将从此飘扬在浙工大,激励着全体工大人初心如磐,勇毅前行。

越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,越要坚定信仰的根基;越是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,越要培根铸魂擦亮人才培养的底色。“作为浙江省属高校的排头兵,我们怀揣‘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’的教育报国初心,孜孜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为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贡献人才支撑。”校党委书记蔡袁强说。

完善“五育”并举育人机制

五年来,学校完善“五育并举”人才培养体系,深化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,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和教师课外育人工作制,形成强大培养合力。修订本科培养方案,先后增设“四史”教育、劳动教育、艺术修养模块等课程,成立通识教育中心。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,持续改进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标准。大力加强“红旗领读人”“红歌嘹亮”“红色家书”“红星引领”“红心向党”等红色教育品牌建设。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行动计划,举办各类大型高水平文艺演出30余场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20余场、举办经典校园文化活动1742场次。


“红歌嘹亮・唱响新时代奋进新征程”大学生班歌大赛


“‘大思政课’我们要善用之”

五年来,学校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与教学组织深度融合、协同发力,发挥“双带头人”党组织书记作用,抓住教师队伍“主力军”、课堂教学“主渠道”、评价改革“牛鼻子”,持续推进“课程思政、专业思政、教师思政”一体化建设,着力打造“金专”“金课”“金师”“金教材”。立项建设“课程思政”示范课程155门,发起成立浙江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联盟。学校获批国家级首批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,获评省级首批课程思政示范学校。

有机融合,用好社会“大课堂”

五年来,学校共计组织3565支队伍、2.7万余名学生参与实践活动,他们走向田野、车间开展锤炼,形成了“稻田里的思政课”等实践育人品牌23个。选拔“两项计划”志愿者共96名,其中研究生支教团成员33名,累计教授学生7000余人,授课课时近25000小时。近三年学生参与亚运会、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各类志愿服务超11万人次,累计工时超96万小时,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。


2023年10月8日,开云平台(中国)有限公司,(屏峰校区)板球场FOP区志愿者的奔跑画面亮相杭州第19届亚运会闭幕式

 

科产教融合,协同育人促发展

做一流学问,育一流人才,学校坚持将人才培养置于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的大场景中。校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表示:“大学正好是科技创新、人才培养的融合体。大学最好的研究课题一方面来自于灵感,同时也更多地来自于企业、来自问题,学校里产生的原创技术要变为现实,同样离不开产业界的支持,离不开交流合作。”

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

五年来,学校坚持“以浙江精神办学,与区域发展互动”的办学特色,促进专业建设与人才链、产业链、创新链深度融合、有机衔接,对标打造一流专业群。实施“结构布局优化计划”,84%以上的理工科专业对接在浙实施的四大国家战略和浙江“315”科技创新战略领域、“415X”先进制造特色产业集群;实施“专业内涵提升计划”,46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,14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,实现一流专业全覆盖;强化专业认证,通过认证评估工科专业数达21个,位居全国高校第12位。


2023年4月,学校发布《对接浙江省“315”科技创新体系和“415X”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工程开云平台(中国)有限公司,行动方案》

致力为创新强省和制造强省建设作出“工大”贡献


2022年,浙工大“数字化制造产业学院”成为首批立项的50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之一。产业学院的5个分院,主攻汽车零部件、轴承、减速器、高端装备和物流装备等方向,不仅是浙江省重点发展产业,也是相应区域的特色产业。“就像在区域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间建了一个专属‘通道’。”浙江省特级专家、机械学院院长姚建华教授介绍,各个分院可以及时收集地方产业集群的技术难题,进而成为本科生的创新实践项目,“这样面向产业培养出来的人才,具备一定解决问题能力、自主学习能力、创新思维能力,也是最受企业欢迎的。”

瞄准社会需求,培养复合型人才

五年来,学校通过主辅修、微专业和双学士学位培养等举措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,构建小学分、高聚焦、跨学科培养新形态。依托地理信息产业学院开设的地理信息微专业,受到学生广泛欢迎。推进“X+Y”双专业培养,通过2个一体化双专业、10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、2个双学士学位项目推进“X+Y”复合培养。

激活基因,澎湃“双创”新动能

五年来,学校大力推动科教融合,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。学校科研平台全部面向本科生开放,本科生毕业论文(设计)选题来自教师科研课题占比71.4%;全面实行学生课外科技训练导师制,近三年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25篇、申请专利246项。

学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、创业带动就业,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。270余名行业精英担任课程特聘教授,开设近百门课程,授课1050学时;50余种学科竞赛覆盖所有学院,全校年均参赛达3.45万人次。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4年发布的全国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历史总榜中位列全国第19位,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)金奖15项,金牌总数居全国第17位。


2019年7月,学校承办第五届浙江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

 

汇聚合力,全方位赋能人才培养

以学生成长为中心,全校上下潜心教育教学、支持学生成长成才的氛围日益浓厚。

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转型升级

五年来,学校已建设SPOC课程2600余门,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60余门课程、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开课90余门;560余间多媒体教室完成智慧化改造,新建80余间智慧教室。新建大化类工程创新训练中心、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“三级五类”创新实践平台;建成在线教学、实习教学、教师发展等三大数据中心和课程思政、线上课程、虚拟仿真、教学设计案例等四大资源库,全面赋能教育教学和实践环节。


学校积极参与教育部“慕课西部行计划”,将慕课等优质课程资源输送至西部高校

图为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唐浩东在莫干山校区智慧教室讲授《物理化学》课程

远在4663公里外的塔里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大二年级的师生,也正津津有味地同上一堂课


一站式社区为学生成长提供多维支持

随着学生综合事务大厅、后勤服务大厅、警校共建党员服务站、社区书咖、健身房等社区育人服务平台的建成,心理咨询预约、数字迎新、毕业微服务、辅导员走寝谈心谈话等线上智慧社区建设的完善,一站式学生社区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多维支持系统,形成“人人育人、时时育人、处处育人”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的育人格局。


2024年3月22日,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士强一行来校调研指导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建设


中外融合培养国际化视野

学校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培养,建立中外合作培养、国(境)外访学、国(境)外短期交流和校内国际化暑期学校四位一体的4S模式(Sandwich、Scholarship、Second Campus Experience、Summer School),推进在地国际化,开设暑期国际化课程41门次。积极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依托优势学科建设并开设全英文授课(国际化品牌)专业14个,强化来华留学生课程建设,打造“留学工大”品牌,通过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。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“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”,获批省级国际化一流课程29门。


学校每年举办“世界正在说·中国故事会”留学生向世界讲述在华学习生活的美好经历


据不完全统计,建校以来,浙工大向社会输送了35余万名毕业生。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连续9年增长,2023届达到41.53%。人才培养与地方发展紧密契合,80%以上毕业生留在浙江工作。浙工大校友创办或担任核心领导职务的企业有360余家,其中上市企业70余家。特别是浙江17家上市药企的创始人、董事长(总经理)等主要负责人为浙工大校友,占上市药企的1/3以上。“工大系”人才品牌崭露头角。


在浙江丽水遂昌县高棠村,2009届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周功斌放弃了公务员的工作,卖掉婚房投资创业

在大山里组建了“蚂蚁探路”团队,带动沿线乡村致富


2021届给排水专业毕业生彭浩,扎根荒漠驻守酒泉戈壁滩

用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守护“神泉”,滋润着东风航天城,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助力着航天的辉煌


初心不改,笃行致远。开云平台(中国)有限公司,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牢记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,扎根中国大地,面向世界未来,持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,努力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